抗击疫情·心理专家支招(六)∣疫情期间,如何呵护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发布作者:市立三院 发布时间:2020-02-07
家庭聚会取消了,春节旅行泡汤了,不能出去玩儿,不能和朋友们约,这个不一样的春节带给你什么体验?当你反复提醒孩子出门戴口罩,没事勤洗手时,你关注到孩子们和平时有什么不同了吗?当你不停地刷着有关“疫情”的最新动态时,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担心,我的孩子还好吗?这个我们都无法左右的特殊时期,让我们一起做好孩子的心理防护,给他们一份特别的爱!
一、树立父母的榜样作用
作为家长,首先应安顿好自己的情绪,孩子通常会观察父母的情绪和行为,从而感知与体验这个世界。如果父母情绪不稳定,处于一种应激状态,自然无法为孩子提供安全而有力的支持环境。如果父母生活规律,泰然处之,无形中教会了孩子正确的应急处置方式。我们是他们的榜样,也是疫情期间他们最好的老师。
二、合理解释“新冠”
每天网络中铺天盖地的“疫情”讯息,建议家长们在向孩子解释时,一定要用符合孩子年龄的话语和方式进行。对于年龄小一些的孩子,可以借助于一些优秀绘本(推荐《冠状病毒》、《为什么不能出门》、《一场特别的战争》、《溜达鸡》等)与他们分享知识,学习自我保护措施;对于年龄偏大一些的孩子,要引导他们合理看待信息,分清良莠,不过度关注,也不散播谣言,传递正能量,保持积极乐观心态。
三、陪伴是最好的礼物
应对“疫情”,很多学校开设了“线上课堂”,也有很多热心团体在微信或APP中组织了丰富了线上活动,家长们可以把这段“不能出门”的特殊时期,合理地转变为“陪伴孩子”的最佳时期。父母和孩子一起放下手机,陪年龄小一点的孩子画画、玩游戏、做手工,陪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完成寒假作业、空中课堂,真正意义地参与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感受陪伴的力量。
四、保持正常的社会联系
网络的发达,不仅能获取信息,更能稳固特殊时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鼓励孩子合理利用社交软件,让闷在家的孩子们,通过视频、语音等方式,与亲人、同学、朋友维系关系。这种同伴间的交流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同时让孩子们意识到“我确定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去舒缓情绪,缓解压力。
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以下情况,请寻求专业帮助:
(1)0-5岁孩子:反复吸吮、啃手指;害怕黑暗或动物,过度依赖父母;大小便失禁:尿床,便秘等;说话困难:突然口吃;食欲减退或增加。
(2)6-17岁孩子:易怒,郁郁寡欢;睡眠失调,噩梦连连;沉默寡言;行为失控;兴趣减退或丧失;生理学症状:食欲减退、月经失调等。
疫情面前,我们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呵护好家人的健康,不忽视,不过度!我们一起努力,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Copyright @ 2016-2021 WHJQHOSPITA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本网站版权为威海市立第三医院所有
鲁ICP备13020305号-1 鲁ICP备13020305号-2 鲁ICP备13020305号-3
鲁公网安备37100402000117号 技术支持:奥讯软件
数据统计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值班电话:0631-5926028
预约电话:0631-5960180
急诊急救电话:0631-5960120
全国心理热线:12356、0631-5960166
监督投诉电话:0631-5960196(周一至周五工作时间)
0631-5926028(周末、节假日、夜间)
邮箱:whsjqyy@163.com
地址:威海市齐鲁大道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