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耳毒性药物,你了解多少?

发布作者:市立三院 发布时间:2020-04-15

根据WHO公布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共有超过5%的人口存在残疾性听力损失,也就是说,4.66亿人正因听力问题而饱受煎熬、生活质量大幅下降。而这包含着的4.32亿成人以及3400万儿童,大部分来自于中等收入与低收入国家。经专家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将有9亿人存在明显听力损失,相当于每10人中就有1人听力衰退严重。卫生部颁发的《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对加强耳毒性药物的使用管理,减少听力语言残疾的发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天,威海市立第三医院临床药师给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耳毒性药物那些事儿。

什么是耳毒性

耳毒性是指使用某些药物治疗或人体接触某些化学制剂所引起的位听神经系统的中毒性损害。药物中度导致的听力损失与用药时间的长短及药物剂量有关,另外与个体敏感性的关系很大,后者有家族遗传性。

常见耳毒性药物:
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妥布霉素等。
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等。
3、 其他类抗生素:万古霉素等。
4、 水杨酸盐:阿司匹林、保泰松等。
5、 利尿剂:呋塞米、利尿酸等。
6、 抗肿瘤药物:顺铂、氮芥、博来霉素、氨甲嘌呤等。
7、 中药:乌头碱、重金属盐(汞、铅、砷等)。
8、抗疟药:奎宁、氯奎等。

现在抗生素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已发现的耳毒性药物就达100余种,婴幼儿易患各种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抗生素的使用(特别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已成为我国儿童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均可导致听力损失。因此对6岁以下的儿童与60岁以上的老人要禁用,此外孕妇用药后很容易将耳毒性药物进入始儿体内,破坏胎儿听觉感受器,引起先天性耳聋,孕妇也应禁用。

温馨提醒:患者因存在个体差异,并非所有服用此类药物的人都会发生耳中毒,导致听力损失。请一定谨遵专业医师/药剂师指导用药,如为敏感体质或有家庭遗传史,用药前需提前告知医师,此外,用药剂量需谨慎。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值班电话:0631-5926028

预约电话:0631-5960180

急诊急救电话:0631-5960120

全国心理热线:12356、0631-5960166

监督投诉电话:0631-5960196(周一至周五工作时间)
       0631-5926028(周末、节假日、夜间)

邮箱:whsjqyy@163.com

地址:威海市齐鲁大道80号